中国古代道德名言

  • 中国古代道德名言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经典名言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一切都要从修养个人的品德做起,只有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中国古代道德名言: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诸葛亮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

  9、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1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1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

  1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2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22、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2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2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2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3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

  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书》

  3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3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3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3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3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3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

  3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

  4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

  4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4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4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4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48、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清·杨继盛

  4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5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

  5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5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5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

  5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5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5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5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6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

  6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

  6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6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

  6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6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

  6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7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7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7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

  7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

  7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

  7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7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7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7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8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8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8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8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8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8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9、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

  9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9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9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

  9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94、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9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9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9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9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0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0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10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0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0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0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0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

  109、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

  1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11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1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1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

  11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11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

  1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18、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

  119、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

  12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1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2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123、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2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2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12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13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3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3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13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13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

  135、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杂谈社